唯独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约拿书导论
作者:秦恩膏传道
引言
约拿书是由四十八个句子组成的一小卷书,提及约拿的故事,总是离不开‘大鱼’,在主日学教师特别的渲染下,约拿在鱼腹中的光景更是让人记忆深刻、为之着迷,使我们被深深吸引的同时,也很不幸的错失了约拿书的重点。
事实上,整卷约拿书提及‘大鱼’的经文只有三节。而且完全是附带性的提及,显然作者并不在意大鱼的来历、种类、并约拿到底是如何在鱼腹中生存的。
我们常常错失重点,被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所抓住:人在鱼腹中怎么存活三天呢?大鱼是鲸鱼吗?他施在哪里?尼尼微真的有这么多人吗?等等,而忽略了这卷书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约拿书除了第二章是诗歌体裁外,其他三章更接近散文,很多人质疑先知约拿是否真实存在,或约拿书所记载故事的真实性,但无论是从考古证据、文学资料还是圣经本身的内证,我们都可以肯定先知约拿和约拿书所记载的是历史事实。但正如尼克逊(Rosemary Nixon)所说:历史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结局。因为各样证据,特别是耶稣基督的肯定(太十二39-42,路十一29-32),所以,我们确信《约拿书》所记载的就是历史事实,但约拿书本身不是历史资料,不是为了记载历史而存在的,更重要的是透过整个故事,神向我们启示他自己、所要我们明白的真理。
本书真正的核心在于神的先知与神之间的对话和挣扎。船也好,大鱼也好,蓖麻树下也好,甚至是尼尼微,都只不过是对话的场景,而非中心。约拿书是一场神和人的对话,它与《约伯记》极其相似,是一个外人看来应该与神最亲近的人,却因为违反常理的呼召、经历,而对神的作为产生了疑问,甚至因此与神发生冲突。
关于先知约拿圣经的记载极为稀少,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更好的抓住关于这个人物的重点。旧约另一处记载先知约拿的经文就是《列王纪下》十四章23-29节。在那里神的话同样临到约拿,并且同样是关于‘怜悯’,都是宣告神‘怜悯’了一群悖逆、犯罪的人,当时以色列人无论是君王还是百姓,都犯罪得罪神,他们本该灭亡的,但是神却帮助、拯救了他们,没有灭绝他们。
现在神的呼召再次临到约拿,本来这次的呼召跟上次没什么区别,甚至信息都是一样:就是神要怜悯一群‘恶人’,只不过因为怜悯的对象从‘以色列人’变成了‘尼尼微人’。结果先知约拿不愿意接受了,而且不惜背叛神。
让人震惊的不是约拿悖逆神、违抗神的命令:因为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让人震惊的乃是约拿的身份:先知。
想象一下,在婚礼的现场,当牧师询问新娘:‘你是否愿意这个人做你合法的丈夫?’,当她说‘我愿意’时,我们会震惊吗?其实不会,我们会欢喜,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答案,也是已经站在了那个台上之人最自然的答案,但是如果当台上的新娘以沉默,甚至是逃跑来回应牧师的问询,才会真正惊掉我们的下巴。
我想倘若你在婚礼现场,突然听到新娘回答:我不愿意!脑子里甚至口里第一个念想一定是:什么?为什么?
同样的,我们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先知作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行动。当神的呼召临到一个先知,先知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起来、逃跑了!
我们首先要找到约拿的‘病根’:他背叛神的动机是什么?才能更深刻的明白经文背后的意义。
一、是什么让约拿如此痛苦,以致他逃避、悖逆神?
约拿为何逃避神的呼召?是因为民族主义吗?还是因为胆怯?
约拿逃避神的呼召,许多人认为是出于‘民族主义’,这或许有,但并非主要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因为害怕尼尼微人‘不听他传的道’,所以害怕、胆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理由是,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约拿是一个雷厉风行、非常果决的人,当神的呼召临到他,他感到不满意,其实对神的呼召感到有疑问的人有很多:例如摩西、以赛亚等,但是很少有像约拿这样,一声不吭,立马起来悖逆神的。
1.当神的愤怒临到约拿,因为约拿的缘故,使船因为大风浪即将破碎,船上的人问约拿该怎么办的时候,约拿毫不忌讳的告诉他们:你们把我扔进海里就行了,因为是我引起了神的忿怒。约拿为自己宣布了死刑,他承认按照他所做的,是应该死亡的。
2.同时,约拿逃跑的地方‘约帕’是一个属于非利士人控制地区的港口:隶属于亚实基伦,所以我们看到船上的人也都是外邦人,甚至很可能大部分都是非利士人,而非利士人才真正是以色列人世代的仇敌,但是约拿并没有‘拉着这些敌人跟我一起完蛋’的想法,也没有想让和这群拜偶像的外邦人与我一同灭亡是罪有应得的念头,他愿意为了拯救他们而主动牺牲自己,告诉他们得救的办法。
而此时亚述帝国也只是刚刚崛起,大范围侵略以色列的事情还要等到几十年后才会发生,亚述真正消灭以色列要更久以后。将亚述等同以色列人最大的仇敌:亡国的敌人,并当作约拿不愿意去尼尼微的原因,是‘时空倒置’。由此,我们可以说,约拿不太可能,或者说绝不只是因为‘民族主义’而逃避神的呼召。
3.并且,约拿逃跑的方式,没有一路往南,去往埃及、南非,而是选择坐船、航海,这表明约拿拒绝神的呼召,不是因为害怕旅途的艰难、危险。对古人而言,大海代表了混乱、黑暗、未知和死亡,敢于出海的人,要么有着迫不得已的苦衷。约拿用航海的方式逃跑,无论什么原因,都已经说明约拿并不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
4.而且从他后来去了尼尼微,如此‘大胆’地只传讲‘五个字’的审判信息来看,约拿并不惧怕尼尼微的人。
总之,我们可以说:一个行动如此果决,勇于出海,也能坦然宣告自己死刑的先知,甚至愿意为了异教徒、仇敌民族牺牲自己的先知,不像是会因为胆怯而能如此果断悖逆神的人,也绝不会只是因为‘民族主义’而悖逆神。
那约拿为什么会逃避神的呼召?
从约拿同时代的先知向尼尼微所宣告的信息,和先知约拿自己跟神的对话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跟先知约拿差不多时期的先知,例如那鸿、西番雅等都曾蒙召公开的谴责尼尼微的罪恶(鸿三1-7,番二13-15),但是为何先知约拿却成为最为独特、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呢?因为约拿清楚,神差遣他前往尼尼微,不是像那些先知一样,仅仅宣告审判的信息,神乃是要借着先知警告他们,好使尼尼微城的人悔改。
事实上,这也正是先知约拿逃跑的原因,因为神呼召约拿,不仅仅是向这大城宣告他的罪恶、神的审判,更重要的是前去提醒、警告、督促他们悔改。先知约拿非常清楚,‘耶和华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出三十四6-7),只要尼尼微人悔改,神的审判就不会再临到那个罪恶满盈的城市(约拿书四2)。
所以他蒙召不是去判刑的,而是去发出警告的,是帮助他们悔改、引领他们脱离神的审判的。
我们回头再看尼尼微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真的配得赦免吗?神对约拿说:‘尼尼微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
‘达到’这个词原文的意思是‘上升、献上’,常用来形容人献上的祭物,馨香之气达到天上,蒙神悦纳。但是在这里神形容尼尼微人的‘恶’仿佛一股‘恶臭’,一直上升,直达天上。这样的描述非常类似所多玛和蛾摩拉: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更加突出一个事实:这本该是一个像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在神的怒火中灭亡的城市,亚伯拉罕的代祷已经证实了,这样的城市被神毁灭,没有任何无辜可言(创十八20-33)。
透过圣经和其他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尼尼微人乃至整个亚述帝国的残暴是令人发指的,他们以残暴的军队和血腥的屠杀著称于世,总之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邪恶代表,‘纳粹突击队员’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
但是,神现在却要差遣他的先知去警告这城的人,先知约拿清楚明白:神不是差遣他去定罪,他不是创世记十九章中那两个毁灭所多玛、蛾摩拉的天使,乃是传讲让人悔改、脱离审判信息的使者。是要彰显神的慈爱、怜悯的使者。
要读懂约拿书,我们必须先了解下约伯记,我认为这两本书是‘姊妹篇’。约伯记记载了一个连神都认可的义人:约伯受苦的故事。约伯在这一过程中信仰根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约伯的三个朋友想要安慰他、帮助他,但是最终却变成四个人之间的互相指责、攻击。问题出在哪里?
约伯的三个朋友显然与约伯有着真正的友谊,他们一听说约伯的灾难,就立即大老远的来看他,并且与他一同坐在地上七日七夜。但是当约伯开始表达他的痛苦,三个朋友立即制止他、提醒他,神是公义的,你受苦不可以埋怨,应当反省自己哪里做错了,因为神不可能犯错,所以你受苦只有一个解释:你犯罪了。约伯讽刺他们,压根不知道让自己痛苦的是什么。约伯坦承人都有罪,有谁能说自己没有罪呢?让约伯痛苦的不是苦难本身,也不是神会管教人、审判罪恶,真正让约伯痛苦、挣扎的是,倘若连约伯这样的人、按照他的罪都应该受这样的惩罚,那些显然更加‘罪大恶极’的人,为何还能逍遥自在,甚至直到死都享尽福乐呢?
这就好比,如果神因为一个人偷了一块钱,砍了他一只手,为何另一个人偷了一万块钱,神却视而不见呢?要么神不是全能的,要么神不是公义的。约伯原有的信仰:全能的神会审判罪人,赐福给义人,不能解释这个问题。约伯的信仰因此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但约伯并没有离弃神,他反而迫切的想要面见神,与神对话,从神那里寻找答案。
可惜的是,约伯的三个朋友,仍然保持着固有的信仰观念:行善、敬畏神就一定享福,受苦就一定是犯罪。他们以为约伯不懂这个道理,所以拼命的想要教导约伯,却压根不明白约伯真正痛苦的是什么,结果原本想要安慰约伯的,却变成了攻击约伯的。
我们必须从约伯的三个朋友身上吸取教训,要先弄明白,让约拿生气、愤怒以至于逃避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千万不要连约拿生气的原因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想要给他开‘处方’试图去医治他。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连对方的话都还没听完,就已经开口给别人提意见。
一个神的先知、仆人,一定比我们更加认识神、明白神的旨意。先知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一定有让他疯狂的原因。
透过约伯记其实我们能够更加明白先知约拿的痛苦。使他逃避神的呼召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不能爱自己的仇敌,也不是因为他胆怯、不敢向整座大城的人传讲信息。约拿之所以逃避神的呼召,因为这呼召本身对于先知原有的信仰观念来说,是不公义、不道德的呼召。按照神自己的描述,我们完全可以将尼尼微城当作所多玛、蛾摩拉,以及洪水前地上的人和洪水后巴别塔的景况来看(创六5,十一1-9,十八20)。
先知那鸿论到尼尼微的默示,更符合先知约拿的期待: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她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那鸿书一2-3),这才真正合乎神的圣洁和公义。
但是现在,神居然差遣他去提醒尼尼微人,警告尼尼微人悔改,约拿知道这意味着神要赦免他们,并且在约拿书第四章中,神也肯定了这一点。神不想按照他们当得的报应对待他们。约拿认定这呼召要么不是从神而来的呼召,要么神的呼召是错误的。当神的呼召,与自己原本信仰观念相冲突时,约拿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背叛。
约伯与约拿的痛苦看似不同,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神的作为、呼召与他们的信仰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
约伯的疑问是‘为何义人会受苦’,为何苦难来到;
约拿的质疑在于‘为何罪人不灭亡’,为何苦难不临到他们。
使约伯痛苦,绝望的不是他所遭遇的苦难本身,因为约伯坚信: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使约伯真正痛苦的是公义的神,为何允许义人无故受苦。同样,使约拿逃避神的原因,不是因为胆怯或民族主义,因为约拿勇敢的逃往海上,并且面对自己的悖逆、引起神忿怒的罪,甘愿临受审判,为异教徒牺牲自己。让他不能接受的是‘恶人竟然可以如此轻易的脱离审判’。
正如我们中国人常说:不患寡而患不公。倘若神是公义又全能的,为何会允许苦难临到义人,而恶人却可以逍遥法外呢?公义、圣洁的神,怎么能赦免一群应许之外、从未遵守神律法的外邦人?尼尼微人的罪恶超乎我们的想象,任何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残暴何等令人发指,经文用形容巴别塔和所多玛、蛾摩拉的词来形容他们:他们的恶已经达到天上了!这样一群罪大恶极,犹如所多玛、蛾摩拉一样的居民,竟然可以不受审判?约伯和约拿痛苦的根源在于,神的作为挑战了他们原本狭隘的信仰观念,使他们原本对神狭隘的信仰观念彻底的破产了。在这种破产当中,约拿只能逃避,只能沉睡,或是宣告自己的死刑。
约拿能够接受神呼召他,向以色列人宣讲怜悯的信息,因为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遵守神律法的人。约拿不能接受,神呼召他向从来不认识神、从来没有遵守神律法、并且罪恶满盈的尼尼微人宣讲怜悯的信息。
约拿的信仰是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写照,对于约拿、乃至整个以色列人而言,不靠着遵守律法和献祭,就能得着赦免是不可理解的。对于那些以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为保障、以遵守神的律法为骄傲的人来说,这是对他们信仰的根本性的冲击。正如耶稣时代的犹太人不能理解‘税吏和妓女,怎能比法利赛人和律法师先进神的国呢?’。
倘若身为亚伯拉罕的后裔、遵守神的律法,不能使他们比外邦人更优越,整个民族的信仰体系该何去何从呢?又到底是什么真正能使人得救?约拿的逃避,从来都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以色列民族的信仰问题。
约拿书并没有显明的结尾,因为约拿书所提出的问题一直存续到新约时代,因着耶稣基督的到来,才真正得到解答。
二、唯有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从来没有一位先知,像约拿这样成功,也从来没有一位先知,像约拿这样公然悖逆、顶撞神。神的慈爱和怜悯,使约拿极度的痛苦,以至于他渴求死亡(约四3)。
身为新约的基督徒,我们常常忽略了旧约的挣扎和疑惑,先知约拿的忿怒并非全无道理的,因为在整卷书中我们都看不到神的公义在哪里得到满足,约拿寻求公义的心:不能接受罪被如此轻易的揭过,似乎与神要成就他慈悲的救恩计划相悖,约拿书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与其说是让我们思考‘约拿’是否悔改了,不如说是让我们期待、等候,甚至疑惑:约拿寻求公义的心,与神慈悲的救恩计划,到底能否同时得到满足?满有恩典的神,还是圣洁的吗?
事实上,先知要悔改的,不是寻求公义的心,甚至不是他对罪恶的愤怒,而是要对神有真正的信心:
先知要相信神是那位有恩典、有怜悯的神,同时也是一位公义、圣洁绝不以有罪为无罪的神。他良善、恩慈的救恩计划必然成就,但同时他的公义和圣洁也必然会得到满足。虽然在人看来这是矛盾的,但是全能的神必然有智慧和能力将之完美的调和,神有着奇妙不可测度的计划。不当用我们的智慧、计划来对抗我们所不能完全明白的神的旨意。
因此,读约拿书有着三个层次的意义:
首先,当然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儿童主日学喜欢强调的:耶和华是自然的主宰,伟大的神。
其次,是教会中喜欢强调的,船上异教徒的顺服、大鱼的顺服、尼尼微人的悔改、蓖麻甚至是一条虫子的顺服,都衬托出了先知的悖逆,提醒神的百姓要反省、认识到自己的悖逆,从而悔改,敬畏、顺服神,去爱仇敌;
但约拿书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提出一个旧约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神的公义与神的慈爱之间的吊诡,一个圣洁、公义的神,如何能够因为他的慈爱和怜悯,而赦免那些罪大恶极、本该灭亡的人?倘若神仅仅因为他认罪悔改就赦免他们了,神还公义吗?
正如网上很多人所问的:倘若恶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那么从来不杀人的好人,为什么却这么难成佛呢?很多佛教徒会告诉你,放下屠刀,只是有了成佛的可能,想要成佛还是需要努力修炼的。
倘若只要悔改就能得救,不需要努力‘行善、积德’,过去的罪就一笔勾销,神真的公平吗?
约拿书是指向耶稣基督的一本书。因为这矛盾只有在主耶稣基督和他的十字架才能解答。约拿书除了让我们看见神的主权、能力,并且提醒我们要顺服、敬畏神之外,更让我们深入的明白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
十字架是神慈爱、恩典的彰显,同时也满足了神圣洁和公义的忿怒。
因为神是圣洁的,他必定审判每一个罪人,审判我们所做的每一件罪恶,神断不会以有罪的为无罪。神的圣洁和公义,超过任何人的想象,比任何宗教所宣称的更要可怕。
事实上你行再多的善,积再多的德,也不能抵消你曾经的罪恶。只要我们犯了罪,你已经犯下的罪,就成为一个必须被审判的事实,不会因为你的功德、善行而抵消。好比你杀了一个人,然后再去‘爱’他,给他衣服穿,给他食物吃,给他水喝,都是徒劳的。只要我们犯了罪,我们在神面前就是已经被判死刑的。
那么我们人还有什么指望呢?因为我们已经犯了罪,所以我们是注定灭亡,靠着自己毫无希望的。
我们的希望就在于基督耶稣并祂钉十字架。
因为神不仅是圣洁、公义的,同时也是满有慈爱和怜悯的神,他为我们预备了超乎人所能想象的,奇妙的救恩,就是‘圣子’‘道成肉身’,为我们的罪接受审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神赦免我们,不是神无视了我们的罪恶,而是神自己已经为我们的罪接受了审判,承担了罪的代价,因为耶稣基督为我们喝了那愤怒的杯。
因此,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人说: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
保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保罗拙口笨舌,不会说话吗?还是因为保罗才疏学浅,其他的实在不懂?不是的,弟兄姊妹。因为除了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我们这群罪人再也找不到希望,神的百姓想要寻求赦免也不可能有别的出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正是旧约先知所盼望、等候、守望的唯一答案。
三、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于我们有何意义?
1.信靠神而非我们自己
与约伯记一样,约拿书的主题和神学思想十分的深刻。表面上约伯记谈论的是苦难的问题,但实际上即使到了最后,约伯也不能完全知道义人受苦的原因。其实更重要的是,神的智慧超过人的智慧、理解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胜过苦难的,就是相信‘神比人更有智慧’。
我们当然可以从约拿书中得到许多的教训,例如神对海洋、动物都拥有绝对的主权,神同样施恩给外邦人,我们应当顺服神的话语而不是逃避,因为无论我们去到哪里都无法逃避神等等,约拿书可以作为普世宣教的导论,可以作为爱仇敌的教科书,可以作为顺服的警戒。
但更重要的是,约拿书提醒我们,要信靠神,而非我们自己。我们必须相信神是慈爱、怜悯满有恩典的神,同时也是圣洁、公义的主,在我们不能解决的矛盾,在神凡事都能。
约拿的问题就在于,当神的呼召,与他的想法、观念相冲突时,他选择信任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谦卑的信靠神。
虽然约拿的问题,在新约圣经中,因着耶稣基督和他的十字架得到了解答,神的奥秘向我们敞开,但是身在新约时代,我们仍然有许多的问题不能完全明白,许多的奥秘没有向我们揭开,例如耶和华是‘三位一体’的神,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神的‘预定’和‘拣选’,‘基督再来的日子’等等。因此约拿书对我们的意义要更加丰富。
当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欢喜快乐的去遵行神的旨意,耐心等候神的时候,这当然很好,但更好的是,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在世人看来不可理喻,但我们仍然能够甘心乐意的顺服,这就是信心。
例如妻子对丈夫的顺服,丈夫对妻子牺牲的爱,例如每周参加敬拜等等。不是因为我们完全明白了有什么好处,所以遵行,而是因为神如此吩咐,而我们相信他的智慧和境界超乎我们的相信,所以甘心顺服。
为什么拒绝向尼尼微人传讲福音的约拿,却可以坦然对以色列人传讲好消息?同样败坏的以色列人,得着神的怜悯,先知却没有任何疑问(王下十四23-29),这是约拿的问题,更是当代整个以色列民族的问题,甚至直到耶稣基督降生的时代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有摩西的律法,所以只有他们‘配得’神的恩典,他们以为自己可以靠着遵守神的律法,得以称义。因此他们可以接受满是罪孽的自己:以色列人被神怜悯、赦免,却不能接受不是亚伯拉罕后裔、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被神赦免。
我们不能轻视约拿,不仅是因为我们常像约拿一样悖逆神,更重要的是,约拿的悖逆,是因为他信仰的限制。若约拿信仰的层次不被神扩张:不能认识到我们得救完全出于神的恩典,他就不可能真正的顺服。
约拿用自己对神的理解、信仰,限定了神,在他的认知范围内,他发怒就是合理的、生气乃至于死都是‘合理’的,因为神对他真正的挑战,不是他是否能够顺服一件苦难的事、去完成一个困难的任务,约拿真正受到的挑战,是他信仰的根基。
出问题的不是约拿的不顺服,这只是‘果’,更重要的是‘因’:约拿将神限定在他自己的一套信仰体系中,没有意识到神比他所认识的、以为的更加伟大、奥秘。除非约拿愿意谦卑的承认神超乎他的想象、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神,否则约拿不可能在不明白的情况下,真正甘心乐意的顺服神。
约拿和约伯一样,都对神的作为产生怀疑,也都因此,信仰受到挑战和冲击,但约拿不如约伯(以及亚伯拉罕等人)的地方在于,约伯努力的寻求神,期望与神对话,即使在神的荣耀、威严面前死亡也在所不惜。但约拿却直接给神‘定罪’,他认定神的呼召、命令是错误、不道德的,就立即决定悖逆神,没有丝毫向神发问、寻求的心,甚至不惜死亡也要坚持自己的观念。
但我们却从中看见神丰盛的恩典,不论是主动寻求与神对话的约伯,还是‘懒得’跟神说话的约拿,神都没有放弃,神都找到他们与他们对话,向他们显明自己。约拿书其实从头到尾,就是神在透过各样的环境、经历,扩张约拿的境界、扩张他对神的认识,让他亲身经历,神确实是公义而又有慈爱的。
约拿书宝贵的地方在于,不仅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意义,同样让我们思考何谓真正的信心。不是我们想明白了才相信,乃是因为确定神的智慧、完全、伟大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即使在不能完全明白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愿意无条件的相信、顺服他。即使我们充满情绪,不能理解,甚至不能静下心来顺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效法约伯和众多的诗篇作者,坦诚的来到神的面前,向他倾诉、询问。
2.成为救恩的管道,而非定罪的使者:
约拿自己的经历,就是神要施行在尼尼微人乃至全世界的救恩。
按照圣经一贯的传统,当神的呼召临到先知,先知就‘起来’,通常应该是‘到尼尼微去传讲神的话语’,但是我们却震惊的发现,先知真的起来了,却是往相反的方向,逃往他施、躲避耶和华。
这让我们震惊,但却又是不断发生在我们当中的事实,当神呼召我们去做一件我们不能理解、不喜欢、困难的事情时,逃避是我们常常做出的选择。我们选择用忙碌,使自己无暇思想神的呼召,我们选择用娱乐麻痹自己,我们选择用虚假、暂时的情欲满足自己,试图逃避神在我们心里所放下的感动、呼召。
约拿悖逆神的果断、决绝让人震惊,其行为恶劣程度令人发指,约拿不知道神的伟大与能力吗?显然不是,从他在海上遭遇风浪的淡然,可以看出他对神的能力有着清晰的认识。这当然了,他可是个先知。
当船上的异教徒都在祈求各自的神,寻求拯救时,约拿却保持沉默,当被人详细问起灾难的原因和得救的方法时,约拿的反应更是让人震惊: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先知约拿不仅没有试图悔改、祷告、祈求神的拯救,他竟然宁愿以自己的死来消除神的忿怒,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心志。
尼尼微人是否罪该万死我们先不说,但是首先,先知约拿已经表现出丝毫不亚于尼尼微人的悖逆、邪恶了,他对抗神是如此的果决、没有丝毫犹豫。
约拿虽然看似没有杀人、放火,但是因为他反对、违背的,是宇宙的主,正如他自己所说: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而他更是属于神的百姓、耶和华的先知,因此约拿的背叛,性质要比尼尼微人更加恶劣,倘若尼尼微人罪该万死,约拿自己更该如此。
对于约拿而言:神对约拿的呼召,好比立在伊甸园中善恶树的果子,又比如神呼召亚伯拉罕献上以撒一样,尼尼微人本身如何并不是核心,神才是审判的主,而约拿对神呼召的回应才是核心。
显然,约拿与亚当夏娃一样,没有完全相信、顺服神,而是凭着自己的判断行事:他自认为自己与神一样可以分别善恶,甚至比神还能分别善恶,所以他选择了悖逆神。
约拿书的主题从来都不是尼尼微人会怎样,而是这样一个悖逆的先知,还有救吗?
这位好像始祖一样的先知:所代表的神的百姓,还有救吗?他们还能回转归向神吗?先知或者说神的百姓,会在神的愤怒中被毁灭吗?还是说神厌倦了他百姓的悖逆,干脆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走向灭亡呢?
事实上,尼尼微人所要经历的救恩,已经在约拿的身上先发生了,本该在神的愤怒中灭亡的人,悖逆的先知,却因为神的慈爱和怜悯,得蒙救赎。
神如何差遣先知警告尼尼微人,也同样借着环境和自己的话语,引导先知约拿,并且使用奇妙的大鱼拯救了他;神怎样忍耐、怜悯了尼尼微人:约拿所认为不值得怜悯的人,神已经先忍耐、怜悯了这个悖逆的先知。
在尼尼微人得蒙救赎的故事中,
先知约拿充当了怎么样的角色,
同样在约拿得蒙救赎的故事中,
神自己一直在充当同样的角色。
只是神比约拿更伟大,也更真诚,因为约拿只不过是神手里的工具,被迫遵行神的命令;而神却是出于自己的怜悯和慈爱,一再忍耐悖逆的先知,引导他悔改,亲自担当他百姓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正如耶稣基督所说:在这个悖逆的世代,只有约拿的神迹给他们看。因为耶稣基督就是那位一直忍耐、引导约拿的神,道成了肉身,为了拯救我们,而死在十字架上。
约拿如何给尼尼微人带来悔改、救恩的机会,耶稣基督就亲自成就了这救恩;约拿如何在鱼腹中三日三夜,基督也要为我们下到坟墓中三日三夜;只是约拿是因为自己的罪,基督却是因为背负我们的罪。
约拿不能理解神怎能赦免尼尼微人,为何要拯救他们;但实际上先知自己一直都在神的怜悯中,领受了他本不配得的赦免和拯救。
因此,弟兄姊妹,今天任何时候,当我们看见别人遭灾,或是因犯罪而受苦,又或者他们正在犯罪却还没有灭亡。我们的责任不是祈祷咒诅、审判临到这些人,不是在边上幸灾乐祸,为他们受的灾祸拍手称快。
因为今天我们比约拿更加明白,我们领受了怎样的恩典,因为我们都要承认,我们与先知约拿一样,不比这些外邦人好任何一点。与约拿一样,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活着,完全出于神的恩典;与约拿一样,今天我们能够站立在神的面前,最终能够站在尼尼微的城门口,不是因为我们的顺服、良善、敬虔,乃是单单因为神的慈爱和怜悯。
当下,我们若是蒙神恩典,‘活着’站在了尼尼微的门口,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我们要传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将我们所领受的这恩典,去分享给那些与我们一样的罪人。
倘若你的先生得罪你,倘若你看见有人正在犯罪,你感到愤怒,这是合理的,为罪感到气愤,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停留在这里!因为神并没有仅仅以愤怒回应我们的罪恶。
当我们思想到,神是怎样的,一直在忍耐我们,怜悯我们,并且用他爱子耶稣基督的宝血洗净了我们;我们就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去爱那位得罪你的人,用神对我们的忍耐,去同样对待他们;用神在我们身上所体现的怜悯,去怜悯那些正在犯罪作恶的人,将神赦免我们的恩典、福音去分享给他们。
一个人如果从前是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只能靠乞讨、偷窃为生,有一天蒙了国王的怜悯,成为尊贵的王子。等到他去到街上,再看见那些跟他从前一样,肮脏、卑贱的乞丐,他会怎么样呢?倘若他有一颗神所赐的新心,就会像怜悯他的父一样,去怜悯那些像他一样的人。
于神的百姓而言,罪恶不应该单单激起我们愤怒的情绪,更应当激起我们里面怜悯的心,激励我们活出爱心的行动。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群蒙了怜悯的罪人,也一直活在神爱里的百姓。
耶稣基督说,要爱你的仇敌,不是勉强我们,让我们去做不可能做的事。
乃是告诉我们一个真正蒙恩得救的罪人,一个体会到神的慈爱和怜悯何等宝贵的人,会自然而然流露出基督的生命,会像天父爱我们一样,去爱那些还在罪里的人。
结语:
弟兄姊妹,你是否曾经在听道、读经或是某一时刻,被圣灵感动要去作某件事情,但是却选择了逃避?什么是你开往他施的船只?电视剧?工作?购物?
我们逃避的原因是什么?当圣经中的呼召和命令,与我们现有的世界观、价值观相冲突时,我们是谦卑的承认神比我们更有智慧,还是选择逃避、忽视呢?
在今天的人看来不可理喻的命令,例如妻子要顺服丈夫,例如丈夫无论妻子怎样都要爱她到舍命的地步等等,我们又是如何回应呢?
盼望神借着《约拿书》使我们不仅仅明白,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如何同时满足了神的圣洁和慈爱。并且让我们看见,我们其实就是一群像约拿一样,自义、骄傲,悖逆的人,却还是蒙了神的恩典,一直活在神的爱中。
愿神激励我们,因着神的爱,可以去爱那些我们从前不能爱的人,赐给我们更多怜悯,而非愤怒、仇恨的心。也教导我们,在神面前谦卑的承认,他的智慧超过我们的智慧,他的意念超过我们的意念。赐我们信心可以顺服他。
🔚
版权声明:
此文版权归作者©️秦恩膏 所有
如需转载至其他网络平台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并保留文章的完整性
长按二维码 赞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