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督 为教会 为群羊 为神国

新年主日证道|新的一年,在主里更新(上)

新的一年,在主里更新(上)

耶利米哀歌三1-33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个主日,我们中国人说:新年新气象。这是一个美好的盼望,今年我们尤其如此期盼。2020终于过去了,不管你是兴奋,还是麻木,2021都已经到了。

2020年底,很多媒体、网站、机构,都在评选年度热词,其中科比、马拉多纳、美国大选、封锁、呼吸、隔离、口罩、火灾、黑命贵、蝗虫、黎巴嫩爆炸、网课、Zoom等等都是非常热门的词汇。

最有意思的是时代周刊,直接以一个红色的大叉作为封面,称2020年为最糟糕的一年。

正如印度的《经济时报》所说,其实以上任何一个词汇都不能完全代表今年,新冠肺炎虽然确实很重要,但是不能代表今年的全部。因为2020年实在太丰富了,好多网友说,这一年啥也没干,只顾得见证历史了。回顾2020这一年,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发生:

–1月1号,我跟家人还有教会的一些弟兄姊妹,刚参加完芝加哥基督徒大会,在快乐的跨年,谁都没想到今年会是这个样子。

–刚进入新的一年,2020年1月3号就爆出来一个大新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被美军用三枚导弹炸死。

–从2019年就开始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到2020年1月,仍然没有停歇,有超过数十亿动物、昆虫在这场大火中丧生。

–2月初,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座方舱医院相继建成。

–2月24日,篮球巨星科比和他的女儿吉安娜,因直升机坠毁事故一同遇难。

–3月9日,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全国封城,意大利成为中国外,第一个全面封国的国家。

–3月,韩国曝光N号房间案件,3月22号,N号房的运营者‘赵主彬’被捕。

–3月底,几乎在印度宣布全面封锁的同时,纽约第一座方舱医院改造完成。

–4月6日,55岁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因新冠肺炎病情恶化,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4月14日,美国总统川普宣布暂停向世界卫生组织缴纳会费,并于5月29日宣布将退出世卫组织。

–4月20日,美国WTI原油期货跌至-37.63美元,这是国际油价首次跌到负值。我们都体验了一把加油几乎不要钱。

–5月,因为乔治·弗洛伊德的死亡,全美开始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BLM。

–2020年6月入汛以后,中国南方许多地方都相继发生超历史性洪涝灾害,我在合肥的很多家人,都发来照片和视频,城市里的马路上都能开船了。

–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中印两国军人爆发严重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当地时间8月4日晚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两起大爆炸,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和失踪,30多万人无家可归。

–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称将在45天后封禁微信,华人一片兵荒马乱。

–8月29日,马斯克展示了一头植入硬币大小脑机接口的猪,再次引起科学与伦理的争议。

–9月15日以色列与阿联酋和巴林在美国白宫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

–9月,加州大火将整个天空都染成了橘红色。

–9月18日,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一个多月后,也就是10月26日,48岁的‘巴雷特’正式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第115任大法官。

–9月27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严重武装冲突。

–10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

–11月8日凌晨,拜登宣布赢得大选,但川普认为存在舞弊,宣称自己赢得大选。

–11月26日,一名前朝鲜体操运动员,以撑杆跳的方式,跳入韩国。

–12月12日,电影《素媛》原型罪犯赵斗淳刑满出狱。

–12月17日,中国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带回月球样本。

–12月25日,圣诞节的清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中心发生严重爆炸。

–12月30日凌晨,阿根廷参议院以38票同意、29票反对通过了,允许怀孕14周以内的女性合法堕胎的法案。

其实我漏掉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这一年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远非一个‘新冠肺炎’可以概括的。所以,与其为2020寻找年度关键词,不如说,‘2020’本身就已经成了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词汇,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再次提到2020,它本身就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含义,让人五味杂陈。

我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份问卷调查:2020年如此不平凡,你愿意重新再过一遍吗?

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不愿意,有人失去了亲人,有人失去了从小到大喜欢的球星,有人家庭破碎,有人离婚,有人失去工作,有人破产,有人在经济危机中挣扎求生。即使有人说愿意,也都是希望能够穿越时空,改变历史,或是能够多陪伴已经失去的家人,弥补遗憾。

我看到有一个评论说:年初我失去了自己最崇拜的人,年中我失去了最亲的家人,年底我失去了最爱的爱人,如果让我再经历一遍2020,还不如直接自行了断。

2021是新的一年,我们都希望新年能有新的开始,新年新气象。

但是有多少人还记得,2020,也曾经是新的一年呢?

2019,2018,2017,2016……其实每一年,都曾经是新的一年。

无论如何,2020年已经过去,2021年才刚刚开始。

我们不愿意重新过一遍2020年,但是2021年真的会不一样吗?新年,到底新在哪里?

从大的环境来说,虽然我们都相信疫情肯定会过去,但到底什么时候能过去,谁也说不准。

之前疫苗要出来时,大家都很兴奋,但是疫苗刚开始打没多久,新闻就开始报道,变异的超强病毒又出现了,让大家原本因为疫苗的出现而充满希望的心情,再度蒙上阴影。

甚至很多科学家和新闻媒体,都已经开始预测,2021或许还是要像2020年一样。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人际交往,以及经济状况。

社交活动还是要受到限制,旅行、探亲还是一件非常危险且困难的事情,还是会有很多人失业,还是有很多人将会面临经济困难,我们还是要每天戴着口罩,甚至只能在网上参加聚会。

就算‘疫情’结束了,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就真的会变得更好吗?

正如传道书所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疫情结束了,还有经济战争、饥荒、污染、地震、海啸、核威胁等等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源源不断。

从我们个人来说,疫情这一个坎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就会一帆风顺,可以无忧无虑了吗?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疫情其实从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困扰他们的,是夫妻关系,是其它的疾病,就好像蔡老师所说的,虽然2020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极其特别的一年,让我们承受了很多的痛苦和挑战。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可能是因为在2019年过的太苦了,所以2020年反而还算不错。

事实上,每一年,当我们回头展望,都能细数出许多的苦难和挣扎,每一年都可能是灾年。无论是世界性的,还是个人性的。只不过2020年,大家都比较统一的面对同样的问题罢了,所以让人有更强的共鸣罢了。没有疫情这个共同的灾难,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也都在面对不同的灾难、问题。

所以2020,确实是灾难的一年,但很可能也被我们过分渲染了,以至于让人产生错觉,好像疫情结束了,这个世界就真的会变得美好了,人生就没有苦难了。我们的生活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越是在这个地球上生活的长久,我们就越是发现,自己需要学习面对苦难和死亡,因为这是个被咒诅的世界,走向灭亡,是它恒定的主题。不仅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这个世界本身,也在走向衰亡的过程。因此,苦难和死亡,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倘若我们抱着,过了这个坎,以后就会更好的侥幸心理,恐怕将来只会更加失望和痛苦。

因此,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倘若我们像世人一样,太过迫切的盼望疫情结束,以至于到了,除非疫情结束,否则我就不能好好生活的地步,那我们要认真的去思考,我们对这个世界,乃至于永恒的认识到底是什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所存的盼望,是真实、正确的吗?

在中国有中国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有美国的生活方式,在城市有城市的生活方式,在乡村有乡村的生活方式,古代有古代的生活方式,现代有现代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地区、环境、时代,生活方式会有所不同,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正如写给古代数千年前,生活在巴勒斯坦以及罗马帝国境内神百姓的圣经,对于今天,生活在美国的我们这些基督徒来说,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生活在什么地区、环境、时代,我们的遭遇,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所以,身为一个基督徒,在疫情当中,我们当然要有疫情中的生活方式,需要戴口罩,需要勤洗手,外界的环境确实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我们更需要反省的是,外界的环境,是否已经改变了我们跟神的关系,疫情是否已经反过来掌控了我们的人生。

疫情,是否已经成了一个借口,使我们成了与世人一样,只顾今生,只顾眼前,只顾自己的人。

疫情,是否已经成了,我们在聚会、关怀、探访、传福音、行公义、好怜悯、灵修等各方面,懒惰、逃避的借口。

如果2020年的我们是这样,2021年我们能够改变吗?

就像前面所说的,对于世人来说,很少有愿意重新经历一遍2020年的。

但是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新事,周围的环境,世界的本质,2021或许并不会与2020年有什么区别。

外界的环境、这个世界将会怎样,我们当然是改变不了的,或者说能做的真的很少,所以,对于基督徒而言,关键不在于2021年这个世界与2020年有何不同,关键在于我们自己,2021年的你,和2020年会有所不同吗?

我们都受够疫情了,我们都希望能够恢复自由自在的生活。疫情也许会过去,但世界只会有更多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也同样如此。

倘若我们的性格,喜好,思想,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活在过去,2021跟2020又有什么不同呢?

就好像同一部电影,反复的播放,你不会觉得这是在播放新的电影;当夫妻间还是在不断的进行着数十年如一日的争战,当弟兄姊妹之间还是一样的冷漠,当我们还是在逃避自己传福音、为主作见证的责任。

故事的人物,性格,习性,甚至是故事的情节都在同样反复的上演,只不过换了一个马甲。

怎能说2021年,是新的一年呢?

除非我们愿意改变、更新我们自己,否则新年也只不过是对旧的一年的重复。

因此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都能在此思想:

倘若在2021,疫情还是不能结束,还是会像2020年一样,或者说虽然疫情结束,但我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是会不断发生其它各样的灾难,我们还是会遇到各样的问题。倘若外界的环境、世界的本质不会改变,我自己应当如何改变、更新。

刚刚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出自耶利米哀歌,这卷书的写作背景是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失陷,以色列人亡国被掳的悲痛事件。这一年,成为以色列历史的分水岭,比2020对我们的意义还要深远。

这卷书,正是对这一事件的哀悼、反思。

想要正确的理解这卷书,我们首先要认识它的文学体裁。

耶利米哀歌是非常非常典型的哀歌体裁。哀歌是希伯来诗歌中的一种。

当我们去阅读和理解圣经中的‘诗歌’时,首先就要从它的文学体裁和结构出发,这点尤其重要。希伯来诗歌通常非常看重平行和对称,就是a-b-c//a-b-c的结构,我们以诗篇十九篇1-2节来举例说明:

a诸天-b述说-c神的荣耀

a穹苍-b传扬-c祂的手段

a这日到那日-b发出-c言语

a这夜到那夜-b传出-c知识

这是非常标准的希伯来诗歌,由对称的两行格式组成对句。两行句子往往在思想和长度上都是平行的,而且每行都有三个强调的重音。总之,希伯来原文的诗歌,其实是非常优美的,就好像你其实很难把李白的诗翻译成英文后,还完全保持它原本的优美一样。很多时候翻译过后,我们只能理解经文的意思,而欣赏不了经文的韵律、格式的美。

之所以说耶利米哀歌是非常典型的哀歌体裁,因为它与传统的希伯来诗歌不一样,不是:a-b-c//a-b-c这种对称结构,而是a-b-c//a-b的结构,就是第二行原本应该对称的部分,被缩短了,使得句子好像被提前结束、被掐断了一样,这种文学手法,是为了要显示对生命在预期之前结束的悲哀和悼念。被称为‘熄灭’或‘消失’的模式。

我们之所以称这卷书为哀歌,是因为经文本身的体裁、文学体裁,就是哀歌的形式,先不提它的内容,就经文的结构本身,都已经充满了悲伤、痛苦,好像被突然熄灭或掐断的灯火。圣经的翻译版本,不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通常很难将这一点表达出来。

用刚刚我们所读的三章4、9节经文作为例子,原文直译就是:

a他枯干-b我的皮-c和我的肉

a他折断-b我的骨头

a他挡住-b我的道-c用凿过的石头

a他弯曲-b我的路

这种3/2的模式,让诗句本身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一种突然‘熄灭’的悲伤,除了诗句本身的含义在述说悲哀,从整体的结构上,听众和读者,也会不知不觉就被带入一种悲戚的节奏中。

耶利米哀歌作者的高明在于,不仅当中的诗句采用了‘3/2’的‘熄灭’模式。而且本卷书也呈现一种‘熄灭’的结构。本书由五首哀歌组成,也就是五章,前四首在形式上是一致的,都是‘离合诗’的体裁,就是每一段都是由希伯来文22个字母中的一个字母开始。只不过第四首相对于前三首而言,更短。离合诗有非常强的结构,但是到了第五首,也就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不仅不再是离合诗,而且更短。

哀歌一:长的离合诗,66行;

哀歌二:长的离合诗,66行;

哀歌三:长的离合诗,66行;

哀歌四:较短离合诗,44行;

哀歌五:更短,不是离合诗,22行。

从这卷书的文学结构上来分析,整卷书的结构,不论是每一段诗句的a-b-c//a-b‘熄灭’结构,还说全书五章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一种逐渐熄灭、渐次消失的感觉’,这卷书,先不论内容是怎样,单从结构上就可以断定,这是一卷完完全全的哀书。

耶利米哀歌,就是专门为丧事而发出的哀悼。先不论经文本身的内容,耶利米哀歌的文学体裁和全书结构,就已经确定了这本书就是诗人所发出的哀叹。

所以《耶利米哀歌》这个书名其实是非常恰当的,虽然我们不能肯定作者到底是不是‘耶利米’,但‘哀歌’确实是全书的整体氛围,也是基调。

但讽刺的是,今天的基督徒虽然都知道有《耶利米哀歌》这卷书,也知道它的名字中带着‘哀歌’,英文书名甚至直接就是‘Lamentations’(悲痛)。但是大部分基督徒对这卷书中唯一熟悉的经文,就是三章21-33节这段:

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他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人仰望耶和华,静默等候祂的救恩,这原是好的…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祂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祂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

我们唯一记住的,是一段充满希望,描写的极其美好的经文。这很好,也很不好。

很好是因为,我们有盼望,怎么都不会错,而且这段经文从内容和结构上来说,也确实是耶利米哀歌的核心与高潮。耶利米哀歌第三章,是整卷书的核心,而这一段,也是全书唯一明确出现盼望的地方。

很不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卷书是一卷哀歌。这不仅是它的名字,也就是它的实质内容。前面我们分析了这卷书的文学结构和体裁。已经阐明,它哀歌的本质,并且从内容上来说,全书其实也只有这一段明确出现盼望的词句。其它地方,都是十分的悲痛,哀嚎。倘若我们只记得这一段,或忽略它的上下文,就会错失本段经文真正宝贵的地方。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耶利米哀歌三章21-33节,这段充满盼望、信心的经文,确实是本卷书最核心的部分。但这段经文,必须放在耶利米哀歌上下文的背景中来看,是浸泡在眼泪中的珍珠。

为什么我们说这段经文是整卷书的核心、高潮呢?因为耶利米哀歌除了体裁是标准的哀歌体裁外。当圣经学者们从经文本身的内容来分析这卷书的时候,却又发现另一种特性。耶利米哀歌,不仅整体呈现哀歌的特性,它本身也是希伯来文学中最常见的‘三明治’结构,而三章21-33节,刚好是整个三明治结构的中心、精华:

一章和五章所讲的都是‘锡安’也就是‘耶路撒冷’所受的苦;二章和四章则特别强调了,耶和华神在愤怒中审判他的百姓。

头尾完全对称,第三章在中心部分,而第三章本身也是一个小的‘三明治’结构。

三章的前面和后面部分,也就是1-20节和34-66节,所讲的与前后四章一样,也都是神的百姓所受的苦楚,与耶和华神公义的审判。而三章21-33节,既是本章的中心,也是全书的中心,在苦难、神的愤怒、审判包裹之中,所讲的却是耶和华神的慈爱、怜悯与信实。

这一段经文的思想内容是如此的积极,与上下文的内容和气氛又是如此的不同,但是它却又刚好处在全书的中心部分,三明治结构核心的核心,显然是作者所要强调和衬托出的重点、高潮。

这带来一个非常大的矛盾,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这卷书就是一个‘哀歌’,不仅诗句是‘a-b-c//a-b’的哀歌模式;并且五首哀歌本身,从整体上也体现出一种‘逐渐熄灭、消失’的悲伤气氛。它是再典型不过的哀歌,当中内容也充满了消极、负面的情绪,满是痛苦、哀嚎和挣扎。

但是当我们从经文的内容来分析,同样一卷书,它的核心部分,却是非常积极,充满信心,是一段满是盼望的经文,整卷书的核心,是对神的慈爱、怜悯、信实的歌颂。

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消极的悲哀、痛苦,还是在表达积极的信心、盼望?

学者对此产生了非常大的争执,教会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基督徒,也侧重于不同的观点。

但我想,答案是,耶利米哀歌的作者就是希望两者兼顾。

耶利米哀歌兼具了哀伤与盼望两种特性,就他的文学体裁和整体结构而言,这完完全全是一卷哀歌,但就它的内容而言,这是浸泡在外层神的愤怒、审判,世间的痛苦、哀伤之中的,是对神的信靠与盼望。

耶利米哀歌中,既充满了对耶和华神入海一般深的信仰;但环绕在这些充满信心、盼望的词句周围的,又是一些难以受安慰的痛苦,以及仍未止息、令人难以喘息的苦难。

当我们拿起耶利米哀歌来诵读的时候,我们常常与诗人一样,在两者之中不断的摇摆,就是人类的罪恶和世界的苦难,以及神的怜悯与慈爱。而这其实也就是基督徒的人生。

很多时候教会都容易走极端:

我们要么试图否定苦难、挣扎、痛苦的存在,或竭力试图摆脱三章1-19节所描述的苦难,我们麻痹自己,因此在一卷哀歌中,我们只记得三章22-24节那美好、温暖的描述,反倒把‘哀伤、灰心、痛苦、挣扎’都看成是不敬虔的表现。

要么我们就陷在苦难之中,成为环境的俘虏,仿佛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环境,就是生命的全部,我们的眼睛只关注在那些苦难,仿佛神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应当替我们解决问题。

但我们却从耶利米哀歌的作者身上,看到更加立体,也更加真实的信仰,他为那些超乎寻常的苦难发出唉哼。他一方面知道这个民族遭受苦难确实是因为罪,但另一方面却又为自己和自己的同胞所遭受的苦难感到不解,甚至质问神。他真实的描述出,一个敬虔、爱神、对神拥有无比坚定信心的人,也会在苦难面前挣扎,痛苦,也会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他也会因为所受的苦,流泪不止,忧闷,不能受安慰。

但同时,他也对神的百姓宣告说,生命不只是这些苦难,虽然被苦难环绕,虽然被泪水浸透,但是在三章1-18节所描述的苦难之外,在他生命之中,仍然持守着对神的信靠,神的慈爱与怜悯从未断绝。

正如‘莱特’所说,这两种看似互相矛盾的特性,在耶利米哀歌中,都真实的存在,当我们去理解耶利米哀歌的时候,不应当让哪一种独大,试图强行让另一种销声匿迹。因为这才是基督徒最真实的生命。

有的人总是会聚焦在耶利米哀歌三章21-33节,那些美好、充满盼望的诗句当中,我们宣告这是耶利米哀歌的核心,我们只应当聚焦在神的慈爱与怜悯,高举盼望与信靠。因而低看这个世界上的苦难,不仅掩耳不听那些哀哭的声音,甚至试图堵住他们发出哀哭声音的嘴。

但有时,我们又会走另一个极端,就是陷在茫茫的苦海当中,我们淹死在耶利米哀歌所描述出来的那种悲伤、苦难当中。看耶利米哀歌三章21-24节,是一种肤浅的信仰,一种自我安慰,只不过是没有受苦之人的口号。这样的人,在不断主动的,加深自己的痛苦,不仅因为苦难本身痛苦,也因为对神的怀疑而痛苦,他们不肯受安慰,愤恨难消,圣经中美好的应许、盼望,对他们来说,都只不过是虚空的口号。

前者假装听不见苦难的声音,后者,则是宁愿用苦难将自己完全的包裹,泯灭、无视神的恩慈与良善。

但是耶利米哀歌,却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更加正确的道路,也是真正整全的生命。不是否定任何一个,也不只是高举任何一个,而是同时肯定两者的真实性。

公平、真实的对待两者:我们需要承认,苦难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轻忽、否定、忘却这个世上的苦难,苦难可能因为人的罪,也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和理解范围,正如约伯的苦难。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知道,苦难确实存在,并且会影响、牵动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感到疲惫、痛苦、不解甚至是挣扎。倘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能更坦然的面对苦难,更能合宜的去面对正在苦难中的人。

诚实地面对我们所遇到的苦难,坦诚的来到神的面前,也以怜悯和真诚的心回应别人的苦难和唉哼。

同时,在我们的心里,更不可忘记,神的信实与良善。祂的慈爱与怜悯,是我们这个在苦难世界中漂浮不定的心灵的港湾、安歇之处。他的应许是信实的,他的慈爱与怜悯也都是真实的,神不仅应许我们将来的美好,神不仅会在将来彻底更新、改变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并且我们今天,就是活在祂的恩典当中。

我想耶利米哀歌所教会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苦难所带来的忧闷、挣扎、痛苦,和对神恩慈的信靠、仰望,认识、接受其中一点,并不意味着就必须否定或排除另一点,在今天这个世界,双方都是真实存在。神的慈爱与怜悯,不只是在将来才会应验、临到我们,苦难也不会在信靠耶稣基督后,就完全消失,或对我们不再产生任何影响。

但是最终,哪一样是永恒的,哪一样将会征服另一样呢?是邪恶、苦难、痛苦、死亡、眼泪、疾病、背叛、毁谤、欺骗吗?还是神的信实、慈爱、怜悯、与恩典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耶利米哀歌这一卷书是不够的,因为这卷书只是告诉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个世界两者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借着整本圣经的教训我们可以知道,最终神的恩典,要完全胜过这个世界暂时的苦难和破碎,神的大能要祛除一切的邪恶与黑暗。

在耶利米哀歌第三章中,诗人有着两段完全不同的记忆,一种就好像噩梦,就是1-18节所描述的苦难,每当想起这些,他的心就极其忧闷。但同时在他的脑海里,还存在另一种充满力量、安稳的美好记忆,就是真理的记忆,对神的认识。

耶利米哀歌三20和21节,是整章,乃至整卷书最明显的对比,两节经文都提到:‘我心里想念这些、我想起这事’,所带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因为20节‘想到的’前文是1-19节:被掳和苦难。想到这些,诗人就心里极其忧闷。

而21节所‘想到的’,则是22-24节:耶和华的慈爱、怜悯和信实。想到这,诗人就充满盼望和感恩。

这两种记忆都是真实的,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再说,我们不应当试图抹除任何一种记忆,更不应当去贬低任何一种感受。不可以将痛苦所带来的忧闷,当作无关紧要的,更不可以将对耶和华神的信靠,当作自我安慰。

《你信实何广大》这首诗歌的作者托马斯.俄巴底亚.奇泽姆,他的一生,正是耶利米哀歌三章所描述,基督徒真实而立体的生命的例证。

奇泽姆从三十多岁开始,就是在他刚刚被任命为牧师仅仅一年后,身体就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并且在此后的五十多年岁月里,一直活在病痛的折磨中。

他为此不得不辞去牧师的工作,后来找了一份保险销售员的工作。他不仅失去了牧师工作,生活非常拮据,并且他的大半生都活在病痛的折磨中,生活的艰难超乎想象。

他从来都没有否定过自己的疾病和缺乏,但他更没有丧失对神的信心。

在他七十五岁时曾对朋友坦言:由于很久前我的身体健康就出了问题,因此我的经济状况在过去任何时间里都从来没有好过,然而我从来不否认守约上帝的永恒信实。

奇泽姆最喜欢的一节经文就是,耶利米哀歌三章22-23节:“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 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

这也是很多基督徒所喜欢的,但我却认为,大部分基督徒与奇泽姆的喜欢,很可能并不一样,一种的喜欢只是在单纯的歌颂神,而另一种的喜欢,却是在苦难的浸泡中,所生发出的,坚定的信仰告白,真正是眼泪中的珍珠。

奇泽姆也基于这一段经文,创作了那首伟大的《你信实何广大》。

许多人知道耶利米哀歌三章22-24节经文,正如他们会唱《你信实何广大》这首诗歌,他们唱的很喜乐,唱的轻松、欢快,但很多时候,唱的也只不过是一个口号、短暂的激情罢了。

我们是否要继续唱这首诗歌呢?当然要,一百多年来,这首伟大的诗歌,激励了无数的基督徒。我们不仅要唱,而且要天天唱。但是,要在读了耶利米哀歌以后唱。知道它仿佛作者奇泽姆生命经历一般的上下文,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这首诗歌,以及这段经文的宝贵,作者是在眼泪中唱出喜乐的歌,在哀伤中唱出盼望的歌。

我们回顾2020年所发生如此之多的事,正如时代周刊所说,2020年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是最糟糕的一年。

李诞,在2020年底组织了一场脱口秀‘反’跨年大会,主题就是:滚蛋吧2020。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对2020年极度的反感和逃避。但是这个主题也透露悲哀和迷茫,愤怒中也透露着无奈。为什么说迷茫、无奈呢?因为从2020年滚蛋了,2021年来了,2021跟2020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又是完全一样,甚至更糟,我们还往哪逃呢?2022?2023?2024?人什么时候才能寻到安息呢?

2020确实已经过去了,滚蛋了。但这周的我们,跟上周,真的有什么区别吗?

目前为止,2021年,跟2020年,有区别吗?

我们不应当把2020的记忆剔除,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2021、2022、2023,世界还是那个充满苦难的世界,生活还是那个充满各种问题、挑战的生活。

倘若我们只是求神赶紧替我们解决眼下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到最后我们终于明白,我们所求的不过是,耶稣基督赶紧再来,神彻底的、完全的更新、改变这个世界,以及神今天、现在就更新、改变我们的内心。

生活在这个世界,于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耶利米哀歌的作者,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示范,那就是一方面认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接受苦难存在的事实,另一方面,将我们的心,转向神,持续的信靠、等候神。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改变的秘诀,不是拼命的懊恼过去,而是建造新的。不管你对2020年怎么懊恼,你都不可能改变2020年了。

我们不需要否定2020年,因为2020年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动荡、不安、隔阂、充满苦难,而这一切又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许多的痛苦、悲哀、忧闷。

我们或许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掌控不了这个世界,也预料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却可以在神面前改变自己。

就是一方面认清,并且接受这个世界只是暂时的,是堕落、破碎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仰望、思想,耶和华神的慈爱与怜悯。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新的一年在主里更新。我们教会今年的主题也就是关于‘更新’。

如果不改变,不更新,2020年,就会在2021、2022、2023年不断的上演。

所谓新的一年,也只不过是对旧的一年的重演。

虽然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但很多人还继续活在2020,事实上我自己就感觉好像现在还是2019。

2020年好像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有的人或许还活在2018、2017、2016……不知道哪一年,想一想你到底活在哪一年?

二十多年前,凯文.凯利预言在二十一世纪:所有的火焰都将熄灭,所有的变异都趋于平淡,所有的结构都将自行消亡,所有的秩序都将归于混沌,所有的控制最终都将失控。

回顾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我们发现某种层度上来说,凯文. 凯利的预言成真了。

2001年,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了WTO,很快,欧元也成了欧盟正式的合法货币。好像一切都朝着经济全球化,飞速的发展。但是到了今天,英国经过几年的努力、谈判,已经正式脱离了欧盟,曾经全球化的主要领导者美国,也正在准备退出WTO。

二十一世纪初,我们以为这是走向全球化、一体化的世代,但是现在看来,民族主义正在一次次的打破全球化。

2005年,托马斯.弗里德曼满怀憧憬的说道:世界正在被抹平。但是到了今天,世界的棱角好像更多了,‘逆全球化’的浪潮愈演愈烈。

无论是小到个人,我们的家庭,还是大到国家,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都是在见证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那么,在这个本身并不会改变的世界,并没有新事的世界,什么是改变、如何才能更新呢?

耶利米哀歌三章,就是一种改变,或者说更新。

不是轻视我们身上的苦难,否认遇到的问题,也不轻看困苦人所发出的唉哼、所流出的眼泪。但更不是陷在这个短暂的苦难世界当中,被周遭的环境所掌控。

基督徒的生命,不断更新,就是越来越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同时也是越来越信靠、仰望我们的神。

一个更新的生命,就是认识到,2021年,这个世界在本质上并不会跟2020年有任何的不同,因此,我们的盼望并不能建立在新的一年上。

一个更新的生命,就是相信,虽然苦难可能这一生都会伴随着我,但耶和华的慈爱永不会离弃我,他的恩典从未停止过,不单我们的永恒在他的手中,我们今生就活在他的爱里。

正如塞思·刘易斯所说:如果我们能把死托付给神,也就能把生托付给祂。倘若我们宣告,自己永恒的结局是在神的荣耀国度里,我们今生就应当活在信心与盼望当中。

因此,你要想的,不是2021年世界会有什么改变,你的家庭会有什么改变,你的工作会有什么改变,你的身体健康会有什么改变。你要想的乃是,倘若这一切都不改变,我们的生命当有何改变。

如此,虽然世界没有改变,外界的环境没有改变,你的问题或许也没有改变,又或变得更多了,但对我们而言,2021年,才可以真正称为‘新的一年’。

我常常为教会的弟兄姊妹们祷告,常常为你们祷告。一想到你们当中的许多人,或许是个人,或许是家庭,所遇到的各样困难,我就心里忧闷,纠结,十分的难受,甚至流泪。

我不知道还要祷告多久,因为好像祷告了很久,但情况还是没有改变;

很多时候,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还变得更严重了。

或者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很快出现。

我还是会继续为你们祷告,为我们教会的每一个弟兄姊妹祷告。但我想要说的是,圣经并没有应许我们,只要有信心,只要恒久的祷告,神就一定替我们解决问题,只要信心充沛,我们就会活在一帆风顺当中。

我也不会鼓励你们,努力去忘记那些烦恼的问题,或是无视自己和别人所承受的苦难,自我麻痹,不允许自己悲伤、忧愁、痛苦,强迫自己无时无刻都处在喜乐当中,都去感恩。倘若能够无忧无虑,天天喜乐,当然很好,但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做到,也无需强迫自己如此。

无论你是正在疾病、痛苦当中,还是与家人有着严重的隔阂、矛盾,或是婚姻遇到严重的问题,工作、研究一直不顺,等等。我想告诉你的是,很可能我们祷告一生,却要与这些问题共存一生,或许今天让你忧闷的问题,明天情况会变得更糟,或许这个问题结束了,新的、更多的问题又来了。我们会一直活在各样苦难、问题当中,这就是我们在地上真实的生命。

想到这些苦难,我们的心就会忧闷,就会难受,就会干枯,这是罪吗?我想不能简单的说,这就是罪,或就是没有信心。因为这是生活在这个混乱、破碎的世界,每一个生命都会经历的事实。

我们当然希望这个世界能够被神完全的更新,我们希望主耶稣基督早日降临。我们当然也都希望外界的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疾病等等,我们希望这一切问题都能被神挪走。

但是弟兄姊妹,真正需要被更新的,是我们里面的心,是我们与神的关系,就是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样苦难、问题后,在忧伤、痛苦、挣扎中,仍然信靠、仰望神的心。

耶利米哀歌是对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沦陷的哀悼,但这首诗歌也可以作为一个缩影,是对数千年来,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哀悼,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哀悼。我们都因为罪的缘故,被逐出了伊甸园,神的面,生活在这个充满苦难、灾祸的世界。

我们都生活在虚空之下,日复一日,一代又一代,只不过是劳苦、叹息,甚至要直到主耶稣再来的日子。

但耶和华我们的神,是信实又慈爱、满有怜悯的神,这是我们信仰的核心。祂不单为我们预备了奇妙无比、荣耀、美好的天家,并且今天我们活着,就活在他的恩典当中。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天,既是继续劳苦、叹息的日子,也是领受、经验神的恩典的日子。

每早晨都是旧的,因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每早晨也都是新的,因为神的慈爱从未离开我们,神的恩典要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的引领我们,塑造我们。

作者:秦恩膏 传道

广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