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为我们离弃了祂独生的爱子
(太二1-23、二十七45-46,路二1-21)
引言:
十二月,也被称为圣诞月(将临期),因为十二月25号,是西方教会传统上圣诞节。关于圣诞节的来历无需赘言,耶稣基督到底是在哪一天出生,我们并不清楚,事实上西方教会、东方教会以及亚美尼亚教会庆祝圣诞节的日期并不一样。但核心都是为了纪念主耶稣基督的降生。
一进入十二月,圣诞节的气氛就开始越来越浓郁。在美国家家户户都开始挂上彩灯。在中国,圣诞的气氛更是热烈。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过圣诞节,就只是跟着凑热闹。
我非常喜欢我父亲用来解释圣诞节的一个比喻,我觉得非常好,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圣诞节其实不是世俗所理解的那样,只是欢喜快乐,圣诞节其实还是一个悲伤的日子。他说就好像中国传统家庭嫁女儿一样,男方通常都是欢天喜地,但是从出嫁前几天开始,特别是出嫁当天,女方家里很多时候都是非常悲伤的,这种悲伤不是因为女儿要受苦,就是很单纯的因为女儿要出嫁了,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女方就等于失去女儿了。即使是在今天的社会,结婚时男方和女方的心情很多时候还是不一样的。
结婚的日子,对于男方,是欢天喜地的,但是对于女方,当然也会喜乐,但也有悲伤,有不舍。
我很喜欢这个例子,它提醒我们,圣诞节,不只是人类迎来了救主,其实也是神赐下他的儿子。但其实这个例子跟耶稣基督的降生,并不完全契合,甚至可以说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为很少有父母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就是为了让她去受苦的,很少有父母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一个人,是明知道这个人会折磨她、羞辱她、并且最终杀害她。倘若父母知道对方是这样的人,我想任何一个深爱自己女儿的人,都不会把女儿嫁给对方。一个深爱自己女儿的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一个男人,肯定是认为这个男人会很好的疼爱自己的女儿,他们结婚后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身为中国人,我们可能比美国人更能体会父母把女儿嫁出去的感觉,有喜乐也有悲伤,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嫁女儿有时候就好像失去女儿一样。但圣诞节跟嫁女儿是有本质上区别的,因为神是如此的爱祂自己的儿子,独生的爱子,但祂同时又知道,祂把自己的儿子赐给世人以后,会遭遇什么。
所以,在圣诞节将临期,我们应当认真的来思想,当天父将祂的儿子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的时候,天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只有真正体会天父的心意,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救恩是何等宝贵。
一、圣经中的圣诞充满了紧张、痛苦、悲伤
圣经中比较详细记载耶稣基督降生的经文有两处,就是马太福音1-2章,和路加福音1-2章。
在刚刚我们所读的经文当中,马太福音二章1-23节,和路加福音二章1-20节,你看到的是什么?是狂欢,是派对,是喜笑颜开吗?其实不是,无论是马太福音还是路加福音,‘圣诞’整体的气氛都是非常凝重的。尤其是马太福音,更是充满了不安、惊恐、血腥、逃亡。
今天绝大多数人对于圣诞节的理解,都是来源于道听途说,或是商场的宣传活动。可悲的是很多基督徒竟然也是同样如此。我们并没有认真的回到圣经当中,去好好看一看圣经到底是怎样描述‘圣诞’的。
所以很多教会的圣诞节活动,也都是喜笑颜开,各种搞笑的娱乐节目充斥期间,明明是极其悲哀、血腥、残酷、令人惊恐的故事,却被我们演绎成,搞笑、有趣、令人放松的小品。
我们宣告圣诞节是一个好消息,喜乐的消息,这是事实,但却忽略了,在圣经当中,这个好消息是建立在紧张、悲伤、痛苦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的喜乐往往很低级,我们所宣讲的好消息,也变得非常廉价。
在福音书所记载的圣诞故事中,马太福音第二章一上来就告诉我们说,希律王听见耶稣降生的事,就心里‘不安’,然后是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然后是希律欺骗来朝拜耶稣的东方博士,试图透过他们找到耶稣,然后杀害耶稣。身为读者,这个时候,我们应当为这个阴险的诡计而感到‘不安’。
马太一上来,就全方位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紧张、不安的气氛。再看路加福音,耶稣基督降生,对世人来说确实是个‘大喜’的信息,但是大喜就真的等如轻松、欢乐吗?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深入看路加福音的经文,真正回到那个时代,才能体会,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何等的艰难、痛苦。
不要被那些优美的画像,或是教会中所演绎的圣诞剧所欺骗了。一个未婚先育的少女,在两千多年前的时代,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约瑟也好,马利亚也好,需要面对多少流言蜚语、漫骂指责?这些都不算什么。在古代,生产对于妇女来说,本就是闯鬼门关,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或者你的女儿,在将要临产的时候,还要长途跋涉,从拿撒勒到伯利恒,这是何其的艰难。等到了伯利恒,最终在马槽里生下自己头胎的孩子。如果是你自己经历这一切,而不只是在舞台上‘演戏’,我想你就笑不出来了。
有一首歌唱到:‘小小主耶稣睡在干草上…睡觉很安康…小小主耶稣却无啼哭声’,马丁路德的这首诗对后人影响很大,但我想要说,这首诗有着很大的误导性,让我们想起耶稣基督降生的那个夜晚,总是以为是很安详,很温馨的。天上是美丽的星空,下面是一个发光的房屋,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围绕周围,一个可爱的婴孩在中间。但耶稣基督是完完全全的人,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又是生在一个马槽里,周围是牲畜和蚊虫,你以为真的会很安康、不啼哭吗?
一个身怀六甲的妇人,穿越大半个以色列,来到伯利恒城,竟然因为没有落脚的地方,只能跑到马槽里跟牲畜挤一挤。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年代,没有生产室,没有医生,没有任何接生的措施,经文说:‘马利亚产期到了,就生了头胎的儿子,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路二7)。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段描写。没有圣诞树,没有彩灯,没有圣诞树,更没有圣诞老人,有的只是满地的牲畜粪便,刺鼻的臭味,不断喷着粗气、吵闹的牲畜,无数的蚊虫。
为什么刚好伯利恒的客栈没有地方了,哪怕是因为很多人都要回来报名上册,掌管一切的父神,难道不能为耶稣基督腾出一个房间来吗?祂当然可以,甚至我们仔细看经文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神所掌管、引导发生的,为什么报名上册的时间正好在这个时候?不是早一点,也不是晚一点,刚好在马利亚要临盆时。一方面是为了应验先知的预言,耶稣基督要生在伯利恒,另一方面,神正是要借此使我们明白,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何等的卑微。神要透过这一切使我们明白,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一个紧张、艰辛、悲伤的事情。
这个世界的王,来到世界,不是生在王宫里,甚至不像一般人生在家里,他来,竟然因为‘没有地方’,而生在一个马槽里。这实实在在让我们看到,是何等的讽刺,何等的令人悲伤。正如约翰所说: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一11)。
仅仅如此而已吗?回到马太福音,当耶稣基督降生以后,没过多久,也许是十来天后,也许是几个月后,总之没过多久,就因为希律王要杀这个婴孩耶稣,约瑟和马利亚不得不赶紧起来,带着耶稣一起逃难了。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尤其对于一个穷人家庭而言,被迫搬迁,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说完全是灾难性的事情。旅途中的艰辛、危险,在埃及的言语不通、受欺压、冷落,其中的艰难是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时代的人难以想象的。
然后在伯利恒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有人说这次屠杀有很多婴孩被杀,也有人说其实伯利恒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即使加上周围乡村,也不会有太多的婴孩。但无论如何,哪怕是只有一个婴孩被希律杀害了,对于这个婴孩的家人来说,也是同样无法承受的伤痛。
仔细的来看这些经文,你从圣经中所记载的圣诞节可以找到哪些元素?虽然有天使、博士、宝盒,这些我们所看重的,但是经文当中还包括常被我们忽略的:长途跋涉的孕妇,生在肮脏、腥臭的马槽里的基督,希律王的诡计,耶稣一家的逃难,被杀的婴孩,以及‘西面’指着马利亚所作出的预言:你的心要被刀刺透了。
如果真的要演圣诞剧,我认为,应该牵几头真的牲畜到台上来,看看它们会不会配合你演出,再撒一些粪便在台上。虽然还是不能完全体会圣诞的不安、紧张、残酷,但也能稍微让观众感受一点圣诞真实的气氛(气味)。
圣诞节确实是一个喜乐的日子,救主耶稣基督为我们降生了,这是何等美好的信息。但是为何详细记载耶稣基督是如何降生的马太和路加,所勾勒出的圣诞图像,却是如此的紧张、惊慌、血腥、残酷的气氛呢?
既然我们说我们信神,我们相信耶和华神掌管这一切,那么我们真正要问的是,为何神会允许这些事情发生,为何神要使耶稣基督是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中降生呢?
正是因为,神期望我们更加正确、整全的去理解耶稣基督降生的意义,我们只有真正体会耶稣基督降生时,‘父神’的心情,才能明白耶稣基督降生所带来的救恩,有多宝贵。
有一个关于‘戴德生’的故事,他原名叫:詹姆斯·哈德森·泰勒(James Hudson Taylo),‘戴德生’是他来中国后,为了适应中国而起的名字。戴德生很早就打算来中国宣教,所以,他学习中文,努力去了解中国。可是,当他越了解中国,就越不想来中国了,曾经多次想要放弃来中国宣教的计划。但是戴德生的妈妈,是一位非常爱主的母亲,她时常鼓励戴德生。所以最后,戴德生坚定的接受了‘伦敦中国传教会’的差派来了中国。
临行前戴德生的妈妈亲自来为他送行,鼓励他,当然作为一个母亲,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当轮船起航离港,汽笛响起的那一刻,戴德生的母亲说:自己当时突然一阵晕眩,心里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她知道儿子去中国将会非常的艰难、危险,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最终还能不能平安的回来。她说,那一刻她才理解耶稣降生时天父的心情。
其实天父的心情跟戴德生的妈妈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天父对耶稣的爱,是世人的爱无法相比较的,更因为天父知道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会遭遇什么。
圣诞的故事是如此的沉重,一方面是因为世界本能的拒绝、排斥神的儿子;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神要向我们表达祂里面的悲伤、痛苦。
有谁送自己的儿子上刑场,是敲锣打鼓的庆祝呢?有谁在失去自己独生的爱子时,是欢天喜地的呢?
约翰福音三章16节告诉我们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提摩太前书一15: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这些都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对人来说这实在是大好的信息。但是经文中所应许的救恩,拯救,要如何成就呢?基督的生,就是指向祂的死,他来就是要成就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你可知道,当人类欢天喜地的,迎来救主的同时,天上的父神,失去了祂独生的爱子;
你可知道,当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死去的时候,就是父神将祂无限的愤怒倾倒在祂自己的爱子身上的时候;
你可知道,当我们的罪得着赦免的那一刻,就是父神离弃祂独生爱子的时刻。
倘若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到的是神的救恩计划,怎样一步步被耶稣基督所成就。
但是从天父的角度来看,耶稣基督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就是按照父神的旨意,被父神亲自一步步送上十字架,直至被离弃的过程。
福音书让我们看到,从耶稣基督降生的一开始,对父神以及耶稣基督来说,这就是一件极其沉重、悲伤、痛苦的事情。不是神不愿意,这本就是神自己所制定的救恩计划,乃是因为父与子之间的无比爱、密切地关系,这种悲伤、痛苦在十字架上达到了顶峰。因为父要失去祂的爱子,子要被父所离弃。
综合四本福音书,我们知道耶稣在十字架上总共说了七句话,也就是所谓的十架七言。但是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都只记载了一句,那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
二、神竟为我们离弃祂独生的爱子?
福音书告诉我们,在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连太阳都变黑了!‘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太二十七45)。
这是极其惊人的大黑暗。不可能是日蚀,因为逾越节是在满月的时候,不可能发生日蚀,这个黑暗与出埃及记中的第九灾一样,是超自然的现象。在出埃及记中,第九灾的黑暗,是神对埃及最后的审判,就是杀埃及人的长子的前奏。
神对埃及人的审判,也正预示了神对这个世界,对罪人的审判。圣经许多地方都描述,耶和华的日子就是神审判的日子,是‘黑暗没有光明’的日子(摩四13,五18-20,启十六10)。
因此,当福音书的作者刻意强调,遍地都黑暗了,就是要我们明白,神最可怕的审判即将临到了,只是不过这一次不是临到地上的所有人,而是临到了神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的身上。
在耶稣基督死亡之前,有长达三个小时的大黑暗。这个黑暗,与出埃及记中一样,是神要击杀‘长子’的前奏,只是这一次,神不是要击杀人的长子,乃是要击杀祂自己的长子。
持续三个小时的大黑暗,整个宇宙似乎都停止了,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可怕的事件,屏息等待着,这大黑暗,正是耶稣基督被父神所离弃的前奏。
黑暗一直持续到耶稣基督死前发出呐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在最后一刻,圣子耶稣基督为我们所承受的刑罚、痛苦,实在是超乎我们理解的奥秘,十字架上最大的痛苦,就在于子被父所离弃的经历。关于这一节经文,神学家关于父与子的关系,基督的神性与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的争论和分歧。
这是一句充满了奥秘的话,其中含义实在深不可测,我们不能明白神是如何离弃祂的爱子的,我们不能明白三位一体的真神之间的‘连接’在那一刻是如何,我们不能明白圣子耶稣基督在那一刻所承受的到底是怎样撕裂的痛苦,我们不能明白圣父在那一刻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悲伤。
以至于耶稣基督,一个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为着十字架而来的耶稣基督,并且亲自不断的宣告:人子来是要为羊舍命的耶稣基督,在整个受审、被钉十字架的过程中,都是如此沉默的耶稣基督,却在祂人生的最后一刻,发出如此撕心裂肺的哀嚎,喊出这样痛苦的声音。
一个将死的人,是没有力气喊叫的,更何况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以前就已经被折磨了如此之久,他在十字架上也已经被悬挂了六个小时。但福音书却记载,祂死前在十字架上突然大喊大叫起来,祂太疲倦了,所以在底下的人听到祂喊的声音非常杂乱、断断续续,以至于听起来好像在喊‘以利亚’。祂是这样的痛苦,这痛苦超过了肉身所受的折磨千百倍: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正如卡森所说,如果从本体论的角度来问:圣父与圣子之间是如何分开、圣父是如何离弃圣子,答案是‘我们不知道,因为圣经并没有说’。但是那些说‘耶稣基督虽然感觉自己被离弃了,实际并没有被离弃’的人,是错误的。因为如此肯定的宣告自己与父合一的耶稣基督,绝不会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被离弃了。
圣经没有说的奥秘,我们不应该过分去延伸、想象,不应该去试图强行解释。正如许多神学家共同认可的,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呼喊的这句话,是整个福音书叙事中最难测的奥秘之一。
我们不能理解的部分,就不应该去强行解释,但按照圣经‘已经’告诉我们的这部分,我们可以透过这一节经文,去感受、体会,在那一刻的圣父与圣子所共同经历的痛苦。
耶稣基督虽然是完全无罪、圣洁的。但是作为负罪的祭牲,被献上的赎罪祭,此时此刻在神眼中,祂就是最大的罪人,十字架就是父神要审判背负我们一切罪恶的耶稣基督,在那一刻,圣洁的父神、审判的主,离弃了祂自己的爱子。
这不是比喻,不是夸张的修饰,因为十字架上的耶稣真实的感受到自己被父所离弃。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让一直以来都如此沉默的基督,仿佛灵魂受到莫大的刺激,突然歇斯底里的哀嚎起来。祂被鞭打时沉默无声,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时,默然不语,祂被人羞辱时,反倒为那些羞辱祂的人祷告。但是在这一刻,即使他的肉身已经几乎死亡,即使他如此筋疲力尽,理应是更加沉默的时候,竟还是爆发出如此痛苦的呐喊、哀嚎。十字架上至深的痛苦,乃是子不再经历与父的合一,从耶稣基督在世上的教导中我们可以知道,祂生命的特质就是与父的合一。但是在这一刻,祂感受不到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痛。
马丁路德曾经默想这段经文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他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一动不动的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思想这一节经文,最后马丁路德突然从椅子上蹦起来,他惊呼到:‘神被神所弃绝,谁能明了呢?!’
是的,基督在那一刻,被父神所弃绝了,这是圣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的。
基督在十字架上真正所承受的痛苦,我们如何能够明了呢?
有人说,可能我们只有到了地狱才能感受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但事实乃是,甚至即使是到了地狱,我们也感受不了耶稣基督在那一刻的痛苦,因为这痛苦不止是神的愤怒倾倒在祂的身上,这痛苦更是因为圣父与圣子之间的爱,超越了任何受造的人、事、物与神之间的爱与关系。
身为受造物,我们永远不可能经历这种感受,因为子与父的关系,远非受造物与神的关系可以比较。
同时,也因为身为神的儿女,我们却从来都没有真正被神离弃过。即使是经过死荫的幽谷,神也仍然与我们同在,即使是我们离弃神,甚至主动逃避神,事后我们都会发现,神一直与我们同在,即使是最悲伤、最痛苦、最灰心、最软弱的时候,神的爱也从未离弃过我们,祂一直与我们同在。
神虽然管教我们,却从未离弃过我们。祂从未像对待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那样,对待过我们。
无论是以色列人整个民族的历史,还是先知约拿的经历,又或者是神透过先知何西阿所表明的爱,《圣经》一再让我们看到的是,神永不离弃祂的百姓,在我们犯罪时,在我们悖逆时,神仍然不离弃我们,祂用各样的方式引导我们回转归向他。
正如诗人大卫在《诗篇》139篇中所说: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在我们悖逆不知悔改的时候,神就差遣先知责备我们,神用管教的方式警告我们,神的灵在我们心里做感动的工作,改变我们。神总是用各样的方法使祂的百姓回转。等我们一回转,一祈求,神就赦免我们。
为什么?或者说怎能如此?像我们这样的一群罪人,神为何总是不离弃我们?
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神为我们离弃了祂自己的爱子,这一次的离弃,已然足够背负了我们一切的罪孽。这一次的离弃,已经成就了永远的约,使我们得以与神建立永远的关系。
耶稣基督为我们成了不可赦免的那一位,祂没有得着赦免,乃是完全的承担了罪可怕的代价、神的审判,所以我们才得着了赦免。因为祂被父神所离弃,我们才得以永远稳固的住在父神里面。
圣经中说,耶稣基督,要被称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就是祂的名字(太一23)。
但是何等令人震惊,这位被称为‘以马内利’者本身:耶稣基督,却为我们被神离弃了。在那一刻,祂失去了神的同在。祂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基督所承受的绝非简简单单的肉身的痛苦。
即使是耶稣基督最为惊恐的时刻,在客西马尼园中,父仍然是与祂同在的,祂祷告说:父啊!倘若可行…然而到了被钉十字架最痛苦的时候,‘父’的‘同在’已经不再有了。
当耶稣基督祷告时,从来都是以‘儿子’向‘父亲’说话的口吻祷告,这体现了‘子’与‘父’之间亲密无比的关系,基督也抓住一切机会向人宣告父与子的联合、亲密关系。不论是他使拉撒路复活时的祷告,还是他为自己或门徒祷告,耶稣基督从未曾在祷告中称神为‘神’,祂乃是说‘父啊’。
但是此时此刻,也似乎只有在这一刻,祂称呼‘神’为‘神’,而不是再用‘父’这个称呼。
他说‘我的神,我的神’,而不是‘我的父’!
这表明耶稣并没有失去对神的信心,虽然神离弃了祂,但耶和华神仍然是祂的神。
但这也告诉我们,基督真实的感受到自己被父神离弃了,祂感受不到父与子的那种合一、亲密关系了。
从这极小的一个细节,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窥见,耶稣基督在这一刻所承受的痛苦,才是最深的痛苦,就是祂与父之间被隔离的痛苦。
从永恒到永恒,神是三位一体的神,他们的三个位格之间,是没有任何间隙,没有任何分离的,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因此我们不可想象父与子的分离,是怎样发生的,任何试图解释清楚的,都不可避免会陷入错谬,我们也不能完全体会,父与子之间分离的那种痛苦到底是怎样的痛苦,因此神学家称之为‘神性’的痛苦,是奥秘,是神自身的痛苦,是超越‘受造之物’所能感受到的痛苦范围以外的痛苦。
在查创世记时,我们曾经思考过,神要亚伯拉罕将他的儿子,就是将来要继承他产业的儿子以撒献上,以此实验亚伯拉罕的信心。亚伯拉罕为此经历了三天的痛苦,也表现出了他的信心。
但其实这与神所经历的痛苦是完全无法比较,因为人类之间,哪怕是亲密如父子、夫妻、兄弟,也只是受造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隔离。
但是圣父与圣子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爱,是超越受造物的关系。因为,我们也体会不了当基督被父所离弃时的那种痛。
耶稣基督从一开始就知道祂所要走的路,因为这就是父神为他所定的路。
三位一体的神,不是被迫承受这种痛苦的,神不是被迫失去祂的儿子的,耶稣基督也不是被迫走上十字架的道路。
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那一刻起,父神就知道祂要失去自己的爱子,耶稣基督从小也就知道,他要‘以我父的事为念’,他要上到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喝下父所赐予的杯。
所以当他在十字架上呐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并非祂突然才反应过来,原来要经受这个痛苦,不是祂的信心受到冲击,软弱了。祂在客西马尼园中已经瞥见了这可怕的痛苦,即使是瞥见,就已经让主痛苦到颤抖,但祂仍然愿意顺服父的旨意,主动走向十字架,即使是在十字架上至暗的时刻,基督也仍然以神为自己的神,并没有失去对神的信心。但这也真实的让我们看到,耶稣基督在那一刻,圣子在十字架上,所为我们承受的杯,是何等的苦,何等的痛。
三位一体的神,为了拯救我们,竟到如此地步。正如马丁路德所说:‘神被神所弃绝,谁能明了呢?’
三、在感恩中回应神的救恩
为什么要在纪念耶稣基督降生的月份里,说耶稣基督的死呢?或者这么说,为什么福音书中的圣诞,是如此沉重,充满紧张、悲伤、痛苦的气息呢?
因为:他的降生,就是为了十字架上的死。
没有哪一个人的传记,像耶稣的传记一样,其中如此多的内容都是在记述最后的死。
从耶稣的降生开始,到最终十字架上的死,经文所让我们看到的乃是:天父为我们舍弃爱子的痛苦,耶稣基督被父神所离弃的痛苦。
体会基督死的痛苦,才明白祂生的意义。体会天父的痛苦,才能明白救恩的宝贵。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罪有多可恶,可恨,可怕,也才知道神的恩典有多美好、伟大。
十字架的道路是为我们赎罪的道路,十字架的道路更是痛苦至极的道路。
为何天使会宣告,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一个大喜的信息?因为神正是透过离弃祂独生的爱子,赎清了我们的罪孽,将我们从那可怕的痛苦、审判中拯救出来。
大喜,因为知道从耶稣基督降生开始,父就在承受何等的痛,好消息,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发出的哀嚎,是替我们所受的审判。
耶稣基督已经一次且永远的为我们偿还了罪的代价,除掉了神儿女的罪债,当我们明白神为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何等的超乎想象,甚至奥秘到人所不能理解,父与子所承受的痛苦,是超乎受造之物所能感受的,还有谁敢说耶稣基督的‘代赎’是不够的,还需要再加上人的努力呢?
倘若明白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何等的宝贵,我们就不会以为,人可以在救恩上有任何的功劳。我们唯有领受与感恩。
我们越是感恩,也就越是恨恶罪,因为罪的代价是如此的大,罪的破坏是如此的可怕,罪所带来的结果是如此的邪恶。一个真正蒙恩得救的基督徒,怎能允许自己继续被罪掌控、蹂躏,怎能不恨恶罪。
今天很多人可能会为了劝你不要犯罪,而恐吓你,神对罪的审判有多可怕,神的愤怒有多严厉,确实,神会管教他所爱的儿女,所以不要小看神的管教。
但是弟兄姊妹,神对我们的爱更是永不会消逝,也不会转移,因为祂竟然为了我们,舍弃祂独生的爱子,他就绝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属于他的儿女,沉沦。
真正能够使一个人战胜罪恶的,不是恐惧,而是爱,是耶稣基督的降生,是圣子道成肉身、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被父神所离弃所彰显出,神对我们的爱。
再多的恐惧,再多的克己,也只不过是为下一次犯罪积蓄能量,恐惧只能限制人外面的罪,而改变不了人心里的罪。只有真正明白神是何等的爱我们,神的救恩是何等的宝贵,我们才能在感恩的泪水中,真正靠主耶稣基督胜过罪恶。
当你听到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哀嚎,当你感受到父神对罪的恨恶,不惜离弃自己独生的爱子,你怎能不恨恶罪,你怎能不弃绝罪。你怎能不被这样的大爱所感动,怎能不以全心的顺服来回应。
圣诞节是一个喜乐的日子,也是一个悲伤的日子。
倘若不能明白父神的悲伤,耶稣基督的痛苦,我们就不会真正明白罪的可怕,不能领会救恩何等宝贵。
但是不要误会,我绝对不是说圣诞节不能欢喜、快乐。刚好相反,倘若只有悲伤而毫无喜乐,也是对神的亵渎,因为神并不需要人的怜悯,神的心意乃是要我们透过十字架认识到罪的可怕,救恩的宝贵。在感恩中欢喜的领受基督的救恩,并且以爱和顺服来回应神的恩典。
纪念圣诞节,就是思想罪的可怕,靠主立志远离罪恶;
纪念圣诞节,就是思想神救恩的伟大,美好,欢喜快乐的敬拜、赞美神;
纪念圣诞节,就是努力遵行神的话语,将荣耀归于天上的神,将美好的福音传给地上的人。
在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里,天使向牧羊人宣告说:在天荣耀归给神,在地上,平安归于神所喜悦的人。
正如马太福音一开始就宣告的:耶稣基督来,是要将神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对一个罪人来说,这是何等美好的信息。
正如那些在旷野中的牧羊人,他们得了天使所报大好的信息,领受了,也亲自见证了:就归荣耀与神,赞美他,并把天使所传的大好信息,传开了。
很多人说我不知道怎么传福音,但是正如史普罗所说,传福音其实就是:讲出故事,宣告好消息。
你知道多少,就说出多少。你说的,就是你所信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的相信,是否真的愿意去宣告、去传讲。
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所劝勉我们的:神使有罪的成为无罪,因为无罪的基督替我们死了,使我们与神和好,并且将使人与神和好的职分托付了我们(林后五18-21)。
与每一个主日一样,圣诞节是认罪悔改的日子,是喜乐的日子,是感恩的日子,是宣告大好信息的日子。
结语
我们教会又刚刚开始了新一轮的读经计划,这个寒假,鼓励弟兄姊妹们每天下午一起在网上读经,很可惜,我看到这次参加的人并不多。无论你是否能够参加,我都希望你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来认真的读神的话语,来思考神藉基督耶稣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
在这段纪念主耶稣基督降生的时间里,我希望你能更加认真的去阅读、思想,耶稣基督降生的故事,去体会那位天上的父神,在耶稣基督降生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感受,去思想耶稣基督为何而降生,他的降生,是一件喜乐的事情吗?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吗?倘若是的,为什么呢?
圣诞节,是纪念耶稣基督降生的日子,耶稣基督的降生,对罪人来说,实在是大喜的信息。
但绝不是像世俗一样狂欢的日子,乃是眼泪中的喜乐,是伤痛中的感恩。
耶稣基督的降生,世人迎来了救主,但父却失去祂的爱子。这大喜的信息,是包裹在神的痛苦之上的,这伟大救恩是藉着基督的牺牲所成就的。
只有真正体会这悲伤的人,才能在圣诞中有真正的喜乐,享受平安,而那些只知道喜乐的人,应当在圣诞中悲伤。
今天,我们可以坦然无惧的来到神的面前,每一次称呼神为我们的‘阿爸父’,都应当思想,这是因为耶稣基督曾为我们被神离弃,因为祂曾称‘神’为‘神’,而不是‘父’。
因基督曾被父所离弃。我们才得以来到神的面前,称呼祂为:阿爸,父!得着儿女的身份。
作者:秦恩膏 传道